公告版位
- Jul 14 Fri 2017 22:22
湧升海洋的永續海鮮購物車
- Feb 04 Mon 2019 21:02
暌違已久,再度與野生烏魚子重逢!
- Feb 04 Mon 2019 20:34
鹽水烏卡好吃雞肉箍 – 烏魚文化
烏魚是台灣傳統最重要的海鮮之一,因此也留傳下來許多跟烏魚相關的文化, 而其中有關於這個鹽水烏的諺語不但令人佩服老祖宗的生活智慧,也是到今天都適用的知識!
在依海為生的時代,對海的知識是生存的關鍵。過去烏魚是台灣最重要的經濟作物,因此先民對烏魚有很多觀察。而這句諺語也反應出先民知道烏魚有海水烏與淡水烏之別,更巧妙的是以雞肉箍來作比喻. 雞肉箍是指雞腿肉,代表比教紮實的口感,也正確反應出在海中成長的烏魚跟淡水中成長的烏魚差別所在。
現在我們透過科學研究也知道台灣烏魚有洄游的中國北方種及中國南海種(海水烏)以及不洄游喜歡棲息在河中的黑潮種(淡水烏).不過這個海水烏與淡水烏現在除了滲透壓不同造成的肉質差異之外,淡水烏還存在環境污染及養殖的飼料味(養殖烏魚大部分養在鹽度1%以下的淡水中) 。
- Feb 04 Mon 2019 19:45
養殖烏魚與野生烏魚的消長
從2010年起受到野生烏魚捕獲量快速下降的影響,湧升中止了對野生烏魚的利用,改採用養殖烏魚及烏魚子。但是因為養殖烏魚使用雌激素的問題,我們一開始就只選用比較不受影響的3年烏,而不是成本較低的2年烏,並且持續跟養殖烏魚的朋友們溝通不使用雌激素的可能性?2016年首次取得無雌激素的3年烏魚,但是2017年再度合作養出的2年烏魚雌魚的卵明顯偏小,令我們直接聯想到雌激素不只對雌雄比例有影響,對魚卵的重量應該也有很大的影響。
在我們持續對雌激素的關切之下,部分飼料大廠也停止違法烏魚變性飼料的供應,主管單位也開始研究合法的單性雌烏魚苗的生產。小部分養殖戶也改採人工篩選的方式來養殖烏魚,但是大多數的烏魚養殖仍然繼續雌激素的使用;爭辯著要我們提出使用雌激素的危害證據!近年來依賴捕撈的烏魚苗供應也開始吃緊,2018年更可能受到高溫的影響導致養殖烏魚普偏欠收,我們的無雌激素養殖烏魚供應中斷了!
- Nov 18 Sun 2018 21:58
有刺的虱目魚比你想像的更好吃!這樣吃真的很簡單!
- Nov 01 Thu 2018 23:28
萬里蟹可以永續嗎?
本文2018/09/11刊登於上下游新聞(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2667/
初秋了,蟹肥了!明天(9月12日)萬里蟹促銷活動就要開跑,萬里港內數十艘「捕蟹船」正忙著作出海的整備,期待今年有一個豐收的漁季。一車車的新蟹籠正一個個被搬上船,這些最遠來自高雄的船正準備在東北季風中一展身手。
萬里是螃蟹重要產地,當地盛產花蟹(銹斑蟳)、三點蟹(紅星梭子蟹)、石蟳(善泳蟳),而新北市特別去註冊了「萬里蟹」這個商標,來推動在地螃蟹。政府在推動萬里蟹的各項宣傳中,不斷強調萬里蟹生產有「良好管理,符合生態保育」,但實際上近年的萬里蟹市場供應數量卻持續下滑,為何螃蟹會越來越少?如何安心的享用美味,又能真正保育螃蟹?值得大家一起來關心。
- Aug 19 Sun 2018 21:51
虱目魚2018
談到虱目魚大家就會想起大陸的契作事件,在2011-2015的契作期間即使契作量只有2000噸,台灣虱目魚產量仍由1年4萬多噸推到6萬噸以上,但是2016年產量又退回4萬噸的水準。但是虱目魚的世界養殖量卻年年增加,2013年已經突破100萬噸了。
台灣虱目魚最大的產地是台南,高雄次之。台南的虱目魚以低密度混養白蝦為主,主要產季在夏秋2季,而高雄的虱目魚以高密度深水養殖為主,主要產季在冬春。
虱目魚多刺,但是刺邊的肉總是最美味的,所以從小吃虱目魚長大的南台灣小孩喜歡虱目魚肉更勝無刺的虱目魚魚肚,無刺又肥嫩的虱目魚肚成為都市人的最愛。
- Aug 19 Sun 2018 21:29
丁香漁業管理的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