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對海鮮永續利用的重視與憂慮,由Monterey Bay Aquarium發起的Seafood Watch不但在美國有更完整的分區、分項 (http://www.montereybayaquarium.org/cr/cr_seafoodwatch/content/media/MBA_SeafoodWatch_SushiGuide.pdf )多種標準之外,許多國家也紛紛仿效,台灣也不例外 (http://seafood.nmmba.gov.tw/Default.aspx )!但說了很多年,為什麼消費者仍無法據以為海鮮採購的依據呢?目前的評比標準為何?又該如何落實呢?最重要的是:有海鮮的商家會配合嗎?如果沒有配合的商家,有可能依靠消費者自行判斷嗎?
一般市場的魚攤又普遍不重視魚貨真正的來源,只要魚貨好賣就好。資深的海鮮業者又有許多歷史的共業,很難擺脫既有的包袱,正確的配合標示產品的永續性!而大部分消費者連正確的魚名都叫不出幾個,因此要依賴消費者自行判斷可能性極低。
因此,湧升海洋由2012年起開始在產品目錄上標示海鮮的永續評比,提供給消費者作選購的導引。2013年起也將配合產品的生產陸續將海鮮的永續評比直接標示在產品上。這個標準是如何建立的?消費者又該如何利用呢?
首先湧升依海鮮的生態階將產品分為3類。第1類是「基礎海鮮」,這些海洋生物資源有強大的再生能力,是可以建議大家天天食用的。第2類是「中間海鮮」,資源再生能力較弱但對環境的適應力較強,是可以常常食用的。第3類是位於生物鍊上層的「珍稀海鮮」,由於資源回覆能力最差,建議大家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食用。
定好位階之後,再檢視各別海鮮的養殖或捕撈狀況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加以升等或降等。比方說鯖魚是很建議大家食用的海鮮,在定位上定在第1類,但如果這魚是用炸魚烤來的,那就不能是停在第1類了。之後再評估生產及運輸過程的碳排放量來升等或降等。比如說生態養殖的白蝦是很值得推薦的產品,但一樣的蝦子如果是在室內循環池中養殖,消耗進口的材料作為飼料,再用大量的電力來循環及增氧,那麼這2種不同生產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就不會被歸在同一個類別中了!
因此,同樣品名的產品可能有不同的分類,但消費者卻不用費心去記憶或判別,只要依產品分類選購即可。湧升海洋將於每一次產品上架時先作好標示,這就是「湧升海鮮永續分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