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談不加”味精”, 因此味精轉身改名為”鮮味劑”變本加厲地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加工食品。鮮味劑花樣百出,要什麼味道有什麼味道,是食品化工產業的要角。其實所有的加工添加不外4個目的 : 色、香、味、價。不只是要更好吃而已,更好看、更香、更便宜,有這樣的優勢食品加工業者已經不是要不要加,而是能不能不加?不加如何取得競爭優勢得以生存 ?
事實上這些鮮味劑自古以來就存在,只是以前的人把食物經過大量長時間烹煮之後粹取出的”肉汁”、 “高湯”就是這一類添加物的前身,但是這樣的生產方式成本太高不可行。因此湧升的煉製品要用高比例高成本的新鮮食材,不然味道從那來?以磷酸鹽為例,天然新鮮的海鮮中都存在,但是當產品不夠新鮮時就流失了。為了要不加人工磷酸鹽,只好採用新鮮的花枝在第一時間處理好(去內臟,去皮,清洗)冷凍,然後在生產花枝丸時冷凍打漿,為的就是保留那一點點天然的磷酸鹽。如果可以添加,就不必如此大費周章了!
磷酸鹽在一定的濃度下可以合法使用,只是人工的磷酸鹽存在材料不明的風險,過量攝取也危害健康。但使用磷酸鹽不但可以降低原料成本還可以降低原料使用量、透過增加一些澱粉以降低成本。粉多了水就可以多,但是味道不足就要靠鮮味劑來彌補。另外再加一些1公斤20多元的豬油進去,不但成本降低、還多了現代人喜歡的油香。來來回回,成本就大幅拉開了!消費者以為佔了便宜,其實”物質不變”;真的食物少了、人工添加多了、消費者用自已的健康貼補了加工成本。時間久了,大家都麻痺了,包括消費者的味覺也麻痺;這時即使吃到真正天然的口味,反而覺得”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