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友們在深水作釣時經常會碰到釣起來的魚因失壓而漲氣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放回的魚存活機會不大,任由其在海上漂流也失去了放生的意義!其實要幫魚放氣其不難,根據我們從事水產的經驗,許多比較珍貴的東星斑或七星斑專業釣客們常常需要蓄養回來才有較好的價格,另外一些體型不太夠大的小石斑,包括澎湖經常跟釣船收購蓄養的青石斑魚(又稱土過、中鈎、黃斑)也在釣獲後需要箱放氣才能蓄養。經過正確放氣之後的石斑魚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中存活機率很大,因此建議釣友們在工具箱中放一支針筒。針管在西藥房大多買得到,1支15元差不多是在釣具店買一支大的活白蝦的成本而已,你就可以救活很多石斑魚!
魚的生理構造如下圖:
一般魚的泳鰾(air bladder或swim bladder)就是它會漲氣的器官,受到著作權的限制我們自己拍一張照片來解說,大家也可以用”fish anatomy”搜尋就可以看到一堆可以參考的圖片。看看那一張照片的魚體理跟你要放氣的魚最接近,就可以參考這尾魚泳鰾的位置了。
-
放心地把沒有汲筒的針頭由魚的體側穿透魚的腹肌刺入泳膘,有壓力的空氣就會由針孔排出。
-
刺入泳鰾時如果針頭因為魚的肌肉堵塞而無法自然排氣可以用汲筒將異物排除後重新操作,或是直接用汲筒抽取空氣。
-
穿刺的位置一般在肛門上方、脊椎下方,介於鰓蓋及肛門中間。在魚脹氣時魚鰾會大量膨脹,將位於較前方的胃由口中推出,因此鰾實際佔的比例會比照片中大很多。這個位置沒有重要的內臟,健康的魚肌肉也會快速痊癒,對魚的傷害很小。
-
放完氣的魚先在水桶中觀察一下,它會很快地自動恢復平衡往水底游。但是有些魚會因為一時失去方向及平衡感在停止游動時又翻肚,但是只要它可以在游動的過程中保持平衡就算放氣完成。此時將魚放回海中你可以看到它們快速地下潛,那就大功告成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