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虱目魚科虱目魚屬及虱目魚種,是台灣最具歷史的養殖魚類,有台灣「家魚」之稱。2007年虱目魚是台灣產量僅次於吳郭魚的第二大養殖魚種,年產量逾5萬噸。許許多多有關虱目魚的記載說明了虱目魚見證了台灣的發展。
國姓魚‧清‧蔡如笙
莫說無名得大名,長留絕島紀延平;
細鱗亦有英雄氣,抵死星星眼尚明。
有關魚虱目魚名稱來源的傳說很多,各式各樣的都有,較常在民間聽到的有,傳說鄭成功抵達台灣登陸鹿耳門之時,漁民為了歡迎他們而獻上此魚,而鄭成功問道此魚是「什麼魚」,後人認為鄭成功賜此魚名為「什麼魚」,而就以諧音稱其為虱目魚。
另外也有傳說鄭成功登陸台灣之時,士兵們苦無鮮魚可食,國姓爺指海而示之曰:「莫說無,此間舉網可得也。」下網果然得魚,故稱之為「國姓魚」或「莫說無」,而「莫說無」諧音為「麻虱目」,其音就很類似現在的虱目魚;另有傳說國姓爺鄭成功很喜愛虱目魚,並將其獻上于魯王品賞,而魯王也特別賜其名為國性魚;另外在台灣通史之中有記載道:「麻薩末番語也…」,經過日本人中野民也考證Sabahe為荷蘭語的發音,所以虱目魚這個名稱也有可能是由荷語直接轉用的音詞;還有當時的鄭成功父子與日本國之間有許多的商業貿易往來,常常與四國地區以及九洲地區交流,日本「鯖科(mackerel)」纇很多,但是虱目魚在日本地區實分罕見,台灣的虱目魚經過傳述像日本那邊查對,則被誤認鯖魚(SaBa),而轉其因亦為麻虱目或虱目魚;看這些虱目魚名稱的來源,證實了是由多個不同的語言體系,在一陣巧合之中產生了虱目魚這名稱。
早期由於虱目魚苗可以由海邊取得,飼料取得容易、美味又易養,開啟了台灣海水魚養殖的產業。
台灣傳統的虱目魚養殖模式是淺坪式養殖,魚塭水淺,佔地面積較廣,放養的密度低,並利用有機肥料以及太陽能所培育的天然藻水做為飼養虱目魚的餌料,屬於粗放式養殖。淺坪式養殖最大的缺點就是水深較淺,在冬天寒流來襲時,水溫劇降,10℃以下即有被凍死現像,所以每到冬天寒流來襲,往往造成大量虱目魚死亡。
目前台灣主要的虱目魚養殖是深水虱目魚養殖,使用虱目魚專用飼料、地下水、並可高密度大量地養殖,成本大幅下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