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鱈的學名是Anoplopoma fimbria(裸蓋魚),屬於鮋形目裸蓋魚亞目的這尾魚跟鱈魚在分類分屬不同目的魚,但是因為外形及棲地鱈魚類似因此在生產的美國及日本都以”Cod/鱈魚”稱呼它。但是它有15%以上的極高脂肪含量使得白色的肉質閃著銀光,是比鱈魚更高級的料理,因此日本人以”銀鱈ギンダラ”稱之;而美國人則以它黑色的皮色稱之”Black Cod黑鱈”,或以其外形及高價稱之為”Sable Fish黑貂魚”,而且這尾魚很早就出現在國際貿易上,因此也就正式在國際貿易通關分類上被視為”Cod”。
銀鱈雖然棲息在300-3000公尺的北太平洋冰洋中,但是日本人在北海道很早就知道要捕這尾魚,二次大戰後日本底延繩釣船隊更大舉進入Alaska水域大量捕撈銀鱈回日本,受到日本影響極深的台灣漁業也進入Alaska水域捕撈銀鱈並帶回台灣,民國50-60年代南部的漁販也曾經銷售這尾當初被稱為”圓鱈”的魚,這應該是台灣市場上”鱈魚”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