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據2004年聯合國的報告指出,世界海洋生物資源中已有25%被過度利用、52%已經被人類完全利用了。為什麼個地球72%面積是海洋,只供應世界20%的動物性蛋白質就如此疲憊不堪?主要的差別在於現今陸地上幾乎全部的糧食都是來自種植及養殖的生產方式,而全球的海鮮中卻只有一半來自養殖的生產方式。

另外一個差別在於陸地上生產的動物性蛋白質幾乎全數來自極少數幾種草食性動物,而人類從海洋中捕撈的海鮮不但種類繁多,更有40%以上來自高階的肉食性魚類。事實上海洋中的藻類行光合作用供應了世界80%的氧氣,可以說明海洋的基礎生產力並不比陸地差,主要的問題是人類對海洋的利用方式不對!

 

海鮮的未來 : 養殖還是捕撈?

 

1960年世界有31億人口,每人每年平均消費了13公斤的海鮮,2010年世界人口成長到69億,每人每年消費了24公斤海鮮,世界上的人不但越來越多,海鮮也越吃越多。從1960年到2010年全世界海鮮產量增加了3倍,但是其中野生捕撈的海鮮的比例從95%降到53%1990年以後野生捕撈海鮮的產量已經不再增加了;以後人類還有野生捕撈的海鮮可以食用嗎 ? 還是會像一些科學家說的到了2050年海中就會沒有魚了 ?!為什麼養殖的海鮮增加這麼多?

 2  

3. 1960-2010年世界海鮮供應(資料來源:湧升海洋)

回到陸地上,1960年人類食用的肉類早已幾乎全部來自人工養殖。如果沒有人類養殖的豬、雞、牛、羊,絕大多數人類早已沒有肉可以吃。雖然陸地上也有許多其他的生物,從陸地上的例子看來,在海鮮中養殖業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大型的野生動物在全球各地早已全數成為受保育的對象,幸運的是面積遠大於陸地的海洋中仍存活著極大量的海洋生物。隨著地球人類數量增加,人類居住及活動對環境的需求、以及對飲用水的需求是人類未來發展的一大隱憂。水產養殖雖然持續快速成長,但是人類仍然不能沒有野生捕撈一年9,000萬噸的漁獲。為了保持海洋的生產力,人類必需重新檢視目前對海洋資源的使用方式,其中一項極重要的改變就是減少對肉食性魚類的依賴。

草食性魚類的興起

陸地上的食物錬中,最基層的植物。植物行光合作用餵養了地表所有的生物。海洋中最基層的生物是藻類,在不同水深有不同的藻類藉由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及食物。海中所有的食物源頭就是這些不起眼的藻類,藻類不但有極豐富的營養,更有極大的數量足以養活整個海洋。

海洋的食物錬由基層的藻類一路向上延伸,在食物錬中每上升一層平均需要消耗15倍的食物才能長1公斤的肉,這就是生物界中15/1定律。因此在食物錬最長的珊瑚礁生態系中,從最低階到最高階共有7層,也就是1公斤最高階的珊瑚礁魚類是由156 - 也就是需要超過1萬噸的藻類堆積出來的!即使在只有3層食物錬,效率最高的大洋生態系中,1公斤最高階的魚類是由152 - 也就是需要225公斤藻類才能展出1公斤肉食性魚類。因此當人類對海鮮的選擇越接近食物錬底層時,我們就有越充分的供應。

這跟陸地演變的狀況完全相同:陸上食用肉食性動物養殖全面出局!肉食性動物不但有不具效率的能量轉換問題之外,繁殖數量少、成長速度慢、不適合群居都是致命的缺點。今天人類不論是養殖還是捕撈仍偏好食用鮪魚、旗魚、石斑魚等高階肉食性魚類的狀況是無法持續的!

在水中的世界有那些是適合人類食用的食物錬低階海鮮呢?

貝類牡蠣、文蛤、蜆

甲殼類

頭足類小卷、魷魚

低階魚類秋刀魚、竹筴魚、虱目魚、台灣鯛、草魚、烏魚

 4  

4.草食的虱目魚(資料來源:湧升海洋)

海鮮的永續利用

海鮮的永續利用是全人類的期望,除了前面提到的食物錬問題,還有許多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將生物生長的棲地作良好的保育及減少人為的污染。在漁撈方面大家要能接受透過漁業管理來規範漁撈的行為。

 5  

5.國外的Seafood Watch(資料來源:網路)

 

 6  

6. 中研院的台灣海鮮選擇指南(資料來源:網路)

在國外有一些海鮮的環保認證(MSC永續認證)及藉用標示方式(Seafood Watch)來提供消費者消費的建議。在台灣中研院的生物多樣性中心也引進國外的Seafood Watch修改為台灣版的「台灣海鮮選擇指南」供消費者參考。業界的湧升海洋也融合食物錬、資源量及生產方式的考量,將這些永續的標示直接標示在海鮮上提供消費者更明確的選購依據。未來透過消費者及生產者共同的努力,我們仍可以期許海鮮一個永續的未來!

 7  

7.湧升海洋的海鮮標示原則(資料來源:湧升海洋)

2013.05.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湧升海洋 的頭像
    湧升海洋

    湧升海洋部落格

    湧升海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