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針對人們對魚類日益增長的需求量,水產養殖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的方法。丹尼爾.克裏塞在本文探討了魚類養殖戶未來將遇到的挑戰,這也預示著到2030年端上人們餐桌上的到底是什麼?

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現如今,超過5000萬噸的水生動物被圈養在水下的網箱或者是池塘中,它們被聚集在一起喂養,偶爾會給它們投飼一些抗生素,最後挑選出符合條件的,將其運往世界各地,以滿足人們對魚類日益增長的需求量。水產養殖正成為世界上提供食物最快的部分。

從以金槍魚腹部衰敗的肌肉脂肪做成的最昂貴的日本壽司,到經過加工煎制而成的羅非魚魚片,養殖魚類變得愈來愈普遍,甚至消費者也沒察覺出他們每天攝入的食物中那微妙的改變。

二十世紀70年代,全世界只有6%的食用魚來自水產養殖。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兩年一次的世界漁業與水產養殖報告上個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06為止,這個比例差不多已經上升到了50%。

為了滿足世人對魚類資源的需求,水產養殖必需保持這個增長趨勢並繼續發展下去。糧農組織漁業資源的一位高級政府官員RohanaSubas inghe解釋說,“這個原因很簡單,即就是,未來我們已經不可能再從海中獲得足夠的魚類了。”

現在對2030世界人口的預測是將超過80億。這樣的話,即便保持現在的消費率,按每個人每年消耗17千克魚類計算,也還有2900萬噸魚類的缺口。與此同時,糧農組織認為現在有大概一半的魚類資源已經被完全開發了,另外差不多30%的魚類資源已經過度開發,消耗殆盡了或者是正在恢復當中。

結果,水產養殖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甚至使魚肉的風味變了。雖然很多消費者公開表示不喜歡養殖的魚類,聲稱它們乏而無味,不是自然而成的,但在選擇就餐時,他們還是寧願選擇讓人厭惡的養殖而成的鮭魚,而放棄在深海中新鮮打撈的海蜇或磷蝦。

邁克爾.魯維諾是馬里蘭州銀泉市國家海洋與大氣局水產養殖規劃項目的經理,他表示,“現在就只有這許多的野生魚類資源了。”以後對魚類的需求絕大多數只能通過水產養殖業來解決了,但這也要依賴於科學技術能給予這個行業多大的支持了。肉食性魚類如鮭魚和鱈魚很受市場歡迎,而且價格也較高。但是它們同樣也是以魚類本身為食的,這也是對世界的一個威脅。然而羅非魚這種雜食性魚類,就相當容易飼養。作為一種生長最快的水產養殖種類,羅非魚代表了水產養殖業的未來。

從水田到池塘的養殖

幾千年以前,中國就有了水產養殖業。人們將鯉魚放到池塘或者稻田中任由其生長,到一定時候再收穫它們。這種被動的田園式養殖方式並沒有盡力去飼養這些動物,然而這種養殖方式現在仍廣泛存在著。中國出產了占世界比例67%的海產品產量,而大部分鯉魚又都是靠這種技術含量低的養殖方式。

理查茲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具有魚類養殖技術發展里程碑意義的養殖場——Hoeietoun養魚場。它離理查茲的研究所也很近,這個養魚場始建於1800年,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一個地主修建的,如今這裏仍然是一個商業農場。Hoeietoun養魚場由磚塊砌制而成,坐落在一個緩坡上,現在裏面養殖了很多的褐鱒,它們正等待著投料,它們聚集在這個湖裏主要是為了供人們垂釣。當這些魚生長到了所規定的大小,它們就會通過一個連接管道被送到下一個池段進行養殖。

Hoeietoun養殖魚場的人為了追求更高的產量以及更多的利潤,開始求助于某些科研院所,就像理查茲所領導的水產養種研究所。這些研究中心一開始運用的是獸醫學慢後來融合多更多的學科,從生態學到遺傳學,他們確實幫助養殖戶增加了產量且效果顯著,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

Hoeietoun這個古老的田園式養魚場所在的位置與水獺以及蒼鷺的棲息地相互衝突,這表明了養殖環境的不和諧。這種情況與現代工廠化養殖場相當不同,後者能在離海岸幾英里的海區進行網箱養殖,或者在陸地上用水池大量養殖。

水產養殖中最戲劇化的變化恐怕是蝦類在東南亞爆發性的養殖。由于對蝦的高需求量以及外商的投資,促使菲律賓有超過10.9萬公頃的紅樹林被砍伐,這些沿海灘塗都用來養蝦了,粗略估算,這個國家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沿岸土地都被開墾用做養蝦了。

此外養魚場每天所投放的營養物質和產生的廢物中含有較高的氮和磷,能引發養殖水體中大量的植物和藻類繁殖,一旦這些藻類死亡,一些細菌就會消耗大量的氧氣以分解這些藻類,這就會導致養殖水體中的養殖動物因缺氧而死亡。

這些由養殖所引發的環境效應與水產養殖的初衷相違背,因此,聯合國糧農組織宣稱世界很多地方的水產養殖發展都威脅著人類的將來。作為回應,養殖戶也在積極詢問研究人員海洋環境對廢物有多大的自淨能力。但是養殖的魚類不可能一直替代捕撈的魚類:很多養殖種類還以捕撈的魚類為食,尤其是碎加工後的魚粉和魚油。

據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的統計,2006年水產養殖業消耗了56%的世界魚粉製品(300萬噸)和87%的魚油製品(80萬噸)。來自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阿爾伯特.塔科博士的最新研究顯示,這些消耗量還更高,分別是370萬噸魚粉以及84萬噸魚油。雖然只是較小一部分野生魚類供養殖魚類食用,且這也使全球總的魚類捕獲量保持平衡,但如果開展魚類養殖的目的是為了解除對海洋過度捕撈的壓力,那麼以上這種情況還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蘭道夫.理查茲坐在一家普通的家庭式餐廳裏,這離他工作的英國斯特靈大學的研究所很近,此刻他正以一種內行的眼光掃視菜單上所提供的海鮮類食品。

他說:“這些鮭魚應該是在奧克尼養殖的。”奧克尼是蘇格蘭大陸以北的一個群島。“而這些真鯛應該來自希臘。”接著,這位斯特靈大學水產養殖研究所的所長揭示了一個大多用餐者沒有察覺到的秘密:養殖的魚類無處不在。粗略估計,在人類管理下,養殖水產品占有的市場份額越來越高。

奇怪的“水生雞”羅非魚

羅非魚的養殖產量全球排名第八,但它的地位上的很快,且被越來越多西方人所熟識。羅非魚因其快速有效的生長而被冠以“水生雞”的美譽—面在很多方面,它已差不多是一種接近完美的養殖種類了。這種魚生長迅速,且不會對生長環境和食物有所挑剔。它們在食物鏈中占據比較低的位置,所以它們的魚肉中幾乎不可能富集汞,而對于某些食肉魚類來說就富集汞就是很普遍的了,而且羅非魚的味道也很爽口不惹人厭。

雖然高容量的羅非魚養殖曾經導致其繁殖過快且性成熟個體較小,但運用雜種繁殖或者激素可以孵化出單一性別的個體,這就有效解決了制約種群快速發展的瓶頸問題,羅非魚的產量已從二十世紀70、80年代的幾乎沒有,到2007年全世界養殖產量超過200萬了。

這些“水生雞”也和其在陸地上的同名種類一樣,很多魚類的狂熱愛好者認為其風味不佳、無處不有而蔑視。西方人喜歡處于食物鏈較高位置的魚類:尤其是鮭魚,金槍魚和條紋鱸。這些種類與處于低端的羅非魚相比,口味更純正,而且它們能賣很高的價錢,所以養殖戶也希望這些養殖種類能一如既往地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轉基因鮭魚

為了降低養殖成本,養殖戶用類似于草食性魚類的飼料去喂養那些肉食性魚類。鮭魚是養殖比重最大的肉食性魚類,它的飼料中最少添加了25%的豆粕,而且只有在其生長的關鍵時段才會添加魚粉和魚油。

西班牙馬略卡島地中海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Car losDuarte表示:“雖然它們看起來像魚,其實它們和豬更相似。”

有些鮭魚還被喂以更多的豆粕,這種結構的飼料會降低鮭魚體中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多寡會影響到鮭魚的風味,這也正是鮭魚的主要賣點,正在準備的解決方案包括,通過轉基因作用在大豆等農作物中加入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的序列,也可以用同樣原理作用魚體本身。布萊克斯堡佛吉利亞理工大學水產學和野生動物學科的帶頭人EricHallerman說,像快速成熟這種特性可以通過選育方式來導入基因。而其他的特性就比較難保留下來,比如說抗病性,除非求助於轉基因作用。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正在考慮通過一個草案,即將太平洋大鱗大馬哈魚體中的生長激素編碼基因轉接到大西洋鮭相應基因序列上。添加這種基因後,可以使大西洋鮭的上市時間縮短1/3~1/2。但這個決議已經討論很久了,卻還沒有任何快要結束的跡象。這個草案的負責人Hallerman說:“我想我們把最終報告(有關于生態風險評估)呈交上去了以後,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才會批准吧。”

此外,這個草案中還有其他的費用要考慮,而最大的問題在于,這些經過轉基因的魚類和其他轉基因生物一樣,要和野生種類分開,因為它們可能會和本地魚類競爭資源,也害怕它們會將轉基因傳到野生魚類中。

為了避免以上那些問題,Haller man表示,這些轉基因的鮭魚只能在陸地上的池子裏面飼養。而現在幾乎所用的養殖鮭魚都是在海中網箱放養的,所以這很不利於在陸地上養殖的。

但是,也有某些魚類養殖團體認為陸地上用池子養殖是最好的模式。在這裏,可以運用一系列池子——用于孵化的小型池子到用于養成的大型池子——用泵將水循環使用。可以在這裏把魚養到能送上餐桌的規格。這樣也可以避免在海中養殖的太多的不可操控性,使魚的每個成長階段都在人們的監管和控制下,這也為上市魚的健康做了保證。

雖然這套養殖技術需要很多資金,但那些使用這套系統的養殖戶已經開始在盈利了。另外,任何有利於室外養殖的條例也會使這套循環系統養殖模式更加吸引人。

“二十年前,人們可能會講他們不可能用循環系統在陸地上養魚。十年前,他們可能會說不能用這套技術養出魚賺到錢。”Hallerman接著說:“十年前,當我說循環養殖技術時人們都笑話我,根本不當一回事,而現在,他們想要給我展示這套技術怎麼在電子表格程序中運作。”

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深海養殖才是真正的機會所在。絕大多數養魚場都只能局限于海岸邊那些靠近水的地方,而主張“開放式海洋養殖”的人們表示,向海洋走得更遠才是今後發展的方向。密歇根大學自然資源和環境學院的JamesDiana說:“一方面海洋有無限的潛力。但另外一方面這也需要很高的費用。這也正是問題的關健所在。

向海洋進軍

遠海養殖可以解了近海養時所產生的諸多問題:水質好多了,降低了與近岸休閑漁業竟爭的矛盾,但是這種開放式的海洋牧場也比較難控制,需要比現在更複雜的設計要求。此外,還有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養殖許可證。比如,在美國根本就沒有一個監管體系來批准在聯邦水域開展水產養殖,所有的養殖場都被限定在3海裏(大概5.6公里)之內,這樣就歸到了聯邦的監管之下。

Rubino說:“我們現在尚沒有一個監管機構批准在聯邦水域養殖的人們發許可證,很多企業運用近海養殖技術在的遠海環境中進行水產養殖,而不再近海區域養殖。”他接著解釋說:“這種方式並不適合所有養殖種類或者所有地方,但這確實是一個大家關心,我們急需要解決的事。”

雖然遠海開放式養殖的支持者認為這種技術比起近岸養殖少了很多問題,但是這也引起了一些環保人士強烈的反對。

在杜瓦迪,這些反對者高舉著糧食生產的巨大圖片,高呼:“我們不再需要去占據海洋的一大部分用於生產充足的食物。我們已經把這大陸表面積的50%土地轉變為農田和牧地了,根本就不需要再不使用10%的沿海海洋來為我們製造食物。”

消費者的需求會推動魚類養殖不斷前進,對於西方國家,他們的主要需求就是海洋肉食性魚類。但是杜瓦迪的人們說,他們的這些需求也可能隨著全球性食物短缺改變:“到時可以選擇一些能大量生產的魚類,或者不再追求肉質中的那種特殊味道了。”

Howietoun的養殖場可能在20年後仍然在飼養鮭魚。附近的那家餐廳可能會繼續提供養殖魚類,還可能有轉基因的三文魚,低端的羅非魚,池塘養殖的金槍魚,甚至鯉魚。

如果誰喜歡吃魚的話就走運了,因為市場上將有3000萬噸的魚供應了。未來餐桌上的魚肉不會再來自於海洋中,至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海洋。養殖魚類才是將來的大勢所趨。

作為一種生長最快的水產養殖種類,羅非魚代表了水產養殖業的未來。

“十年前,當我說循環養殖技術時人們都笑話我,根本不當一回事,而現在,他們想要給我展示這套技術怎麼在電子表格程序中運作。

未來餐桌上的魚肉不會再來自於海洋中,至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海洋。養殖魚類才是將來的大勢所趨。(訊息來源:中國漁業報)

資料引述 : 水產電子報

註 : 羅非魚即是吳郭魚, 金槍魚為鮪魚, 大鱗大馬哈魚是帝王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湧升海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