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海洋的教育是來自家庭與生活,而現在的家長多數不具備教導海洋知識的能力,且現在漁業的生產方式比以往複雜、離都市生活更遙遠,許多消費者覺得吃魚很難,餐桌竟成為人與海最陌生的距離。

從去年開始,我們跟岳明國小合作「食魚教育進校園」的計劃,猶如大航海般探索食魚教育的新航道,歷經七個月的推動,一路充滿挑戰卻都以驚喜收場,也得到很大的收穫與迴響。

提供/徐承堉

一開始最大的問題是教會同學如何找出魚肉中的刺,避免被魚刺刺到。也教導小朋友最基礎的魚的結構、外觀這些基本知識。經過6次超密集的學習後,一般的魚刺蝦蟹已經難不倒這群1到6年級的小朋友了;甚至4年級的小朋友還受邀到台灣博物館辦理的永續年夜飯活動,現場教導參加活動的大人小孩,如何挑鯖魚的刺、安全的吃鯖魚。

有了初步信心後,岳明國小展開第二階段的食魚教育,以2星期一個魚種的進度,繼續9個新魚種的學習。另外學校不只各班的導師,全校的老師都投入食魚教育,結果更令人驚豔!

提供/徐承堉

岳明的食魚教育,由餐桌延伸全方位學習

• 認識生物的外觀 – 體型、體色、尺寸、性別、名稱、物種、現物觀察、觸摸、…
• 認識生物的生理 –成長、繁殖、泳姿、食性…
• 生態 – 棲地、食物鏈、洄游…
• 資源 – 數量變化、資源現況…
• 生產方式 – 養殖方式、捕撈方式、產地見習、現場習作…
• 管理方式 – 漁業管理
• 銷售方式 – 市場見習
• 烹飪方式 – 分切、烹飪…實作
• 食用方式 – 每週體驗
• 音樂 – 國內外魚歌習唱
• 美勞 – 水彩、水墨、黏土、
• 文學 – 國語、台語、英文、注音
• 遊戲 – 各種室內外遊戲取代考試

這些教育方式都由學校老師合作備課,一次比一次精彩。當飛魚有飛魚之歌後,每一尾魚都要找一首歌,如果找不到就編一首歌吧!當飛魚第一次現身教室後,每一堂課大家都期待下一尾出現的魚!

提供/徐承堉
除了唱歌也學習如何殺魚(提供/徐承堉)

如何面對小朋友被魚刺刺到的恐懼?

在超過20次的吃魚過程中大家可能很想知道﹕有小朋友被魚刺刺到嗎?由於事先都有預期有小朋友可能會被刺到,因此學校也準備了因應方案,有2次真的派上用場。

一次是一位1年級的小女孩,她前一天在家吃魚也被刺到,所以在吃整尾的竹筴魚時,心中就存在恐懼,結果當天真的被魚刺刺到,於是學校依照事先與家長約定的方式,由老師送學生就醫排除魚刺並通知家長。在魚刺排除後,小女孩對魚刺仍然心存恐懼;真讓人擔心以後她會對食魚留下長久的陰影!

再後來吃整尾烏尾冬時,老師特別陪伴這位小女孩一起面對挑魚刺的障礙,鼓勵她從刺比較少的尾部開始吃,因為這是一尾很好吃的魚哦!結果小女孩在老師的鼓勵下不只吃了尾部,而是把整尾魚都吃光了,因為她覺得魚太好吃了!

太好吃的魚也會帶來困擾,一位中年級的女孩覺得飛魚好好吃,結果把班上沒來的2位同學的飛魚一個人都吃了!結果因為吃太快吞進魚刺,成為第2個去醫院報到的同學。吃魚就像騎腳踏車,自己學容易跌倒、有大人陪風險就小多了;但是會了還是要常練習,真的會了一輩子就忘不了,但是再會騎的人如果不小心一樣會跌倒的。

雙春國小孩子都被魚刺刺過,仍最愛虱目魚

另外我要分享在另一個小學的經驗。台南的雙春國小是一個只有20名學生的偏鄉小學,在暑假期間我們也去幫同學上了一堂海洋課。我好奇的問了這個專門養殖虱目魚、台灣鯛跟文蛤的養殖區小朋友會不會自己吃整尾的虱目魚?

全校學生都舉手說﹕會。再問大家誰吃虱目魚被魚刺刺過?全校學生都舉手表示被刺過!最後再問你們覺得最好吃的是什麼魚?答案全部是﹕虱目魚!從這個案例我也更堅信,教導小朋友吃台灣的食物有多重要!

「只要老師不怕,魚刺就卡不住食魚教育」

在岳明國小的15堂課程中,可歸納出教育進行的原則﹕

(1)由近而遠 – 選擇在地常見的物種,讓小朋友離開校園仍離不開魚
(2)由簡而難 – 挑魚刺是需要漸進學習的,從簡單的剝蝦殼開始循序漸進學習
(3)正確知識作基礎 – 所有的課程內容都要有憑有據、嚴謹求證、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絕對不可以以偏蓋全、傳遞錯誤知識
(4)全方位學習 – 看、聽、觸、味、想、寫、畫、動…
(5)從小學起 – 不同年齡給予合適且不同的教導方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不同的學習
(6)好魚慢食 –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挑刺及品嚐,培養品嚐食物的樂趣
(7)養成習慣 – 不只是上課、每星期都吃海鮮,而且給予最好的海鮮最用心的烹調,養成吃海鮮的習慣

原文2019.09.18刊登於上下游新聞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24613/

 

 

這麼用心建立的課程不只是為了岳明幸福的學生,更要跟全台灣的師生分享!今年暑假岳明的老師也沒閒著,我們正在為低、中、高年級準備15個食魚教育的經驗,整理出來要跟全國的學校分享!也有許多NGO的朋友要一起來協助推動,幾乎所有的家長都贊成學校教導食魚教育,許多學校也很好奇很有興趣,可惜多數校長們仍被一根小小的魚刺卡住!

未知是最大的恐懼,當學生不知道魚刺在那裡,就會產生恐懼導致沒有機會食魚,學校因為不知道怎麼教,就沒有辦法進行食魚教育。但是在岳明的經驗裡,我們證實這是可以教導及學習的!套用岳明國小黃校長的一句話跟所有的學校分享﹕「只要老師不怕,魚刺就卡不住食魚教育」了!

岳明的小孩不怕魚刺(提供/徐承堉)

正確的食魚教育,培養未來的海洋公民

這七個月的「食魚教育進校園」讓我們得到許多寶貴的啟示,為何在校園進行食魚教育那麼重要呢?我們歸納了食魚教育的7大重要性,希望跟大家分享:

(1)提升對環境的認識及關心:食魚教育是食育的一環,但是野生捕撈海鮮是現今商業化糧食生產中唯一不是由人類規劃生產的作物。因此在食用海鮮時需要加入更多對環境及生態的認識,進而引發關心。

(2)培養消費在地魚產品的習慣:如同所有食育一般,味覺的培養是從小作起,而海鮮多樣化的口感更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養成身體的記憶。

(3)支持在地農業,維護糧食安全:地產地銷不是一個新口號,而是農業主要的供銷模式。地產要靠地銷來支持、地銷要靠地產來供應,這是維護糧食安全最有效的策略。

(4)維護消費者的健康:海鮮有許多陸上食物沒有的營養是眾所周知的事,消費者不懂魚就沒有辦法正確的食用海鮮,不但得不到海洋中珍貴的營養,且可能誤食不良的海鮮造成健康的危害。

(5)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當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海鮮時,如果欠缺正確的知識時很可能作出錯誤的選擇,花錢還受氣!

(6)促進有效的漁業管理:漁業生產的目的是供應消費者,包括糧食供給及經濟價值的創造,因此消費者的需求是引導生產的重要導引。在台灣逐步建構有效的漁業管理制度時,消費者提供重要的拉力。

(7)協助海洋永續的利用:負責任的生產者提供健康的供給,懂魚的消費者提供健康的需求,而不管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需要良好的海洋素養,食魚教育正是提供消費者良好海洋素養最紮實的方式!

arrow
arrow

    湧升海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