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j
我想這張2022直播地圖最可以說明我們一年作了那些事?
過去這一年我們作了超過50場直播,每個月在想的事都在直播中表現出來,每個星期的工作也都以直播作為軸心在進行著,每一場直播都耗費了大量的心力及資源在準備及進行。
jmj
我想這張2022直播地圖最可以說明我們一年作了那些事?
過去這一年我們作了超過50場直播,每個月在想的事都在直播中表現出來,每個星期的工作也都以直播作為軸心在進行著,每一場直播都耗費了大量的心力及資源在準備及進行。
近年來過年熱門的金鯧有2個接近但不同的魚種,我們請他們本人來跟大家拜年。左圖的短鰭金鯧是在台中/彰化海域捕獲的,這附近盛產金鯧喜歡吃的貝類(文蛤)。右邊的長鰭金鯧是在東澳附近捕撈的,那邊主要以小魚為主要的食物。
2000年初,台灣養殖石斑魚開始以活魚運搬船的型態出口至香港,隨著野生石斑魚資源減少及中國經濟快速成長,台灣養殖石斑魚需求快速增加,不但成為福建、廣東沿海地區餐宴上的寵兒,也成為中國南方有志於養殖的業者夢想學會的養殖技術,更被兩岸政治人物相中成為ECFA早收清單的棋子。
2008年起台灣開放活魚運搬船載運石斑魚去中國,兩岸的海鮮交流進入另一個模式,在經濟面帶動台灣石斑養殖的風潮,兩邊的政治角力,也成為石斑魚交易中變動極高的風險。除了政治角力外,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也讓中國內部的石斑魚養殖產量急遽上升,產量已達20萬噸,大幅超越台灣石斑養殖量。
首先,鮭魚是野生還是養殖的? 這尾來自海洋的魚跟台灣傳統[養殖=漁塭]的印象不同,所以確實早期很多人不知道台灣大部分進口的鮭魚是養殖的。近年來由於世界鮭魚養殖成功的將海洋養殖推到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境界,成為一些極端環保團體攻擊的標的,大伺製作了一些養殖鮭魚的負面影片[2]宣傳,成功的教育了消費者知道”鮭魚有很多養殖的”,2019年全世界鮭類的養殖量達到377萬公噸。其中最主力的大西洋鮭魚就佔了7成的數量,而鮭魚產業的老大挪威也有144.7萬噸產量一支獨秀。挪威在養殖的超強競爭產生一個有趣的現象,挪威把產能更集中在最有競爭力的魚種”大西洋鮭魚”,而其他鮭魚養殖國家紛紛走避以免跟挪威直接競爭,鮭鱒、銀鮭、國王鮭就是這些利基的選項,尤其是南半球的國家選擇銀鮭、大西洋鮭這些挪威沒有的太平洋鮭魚來養殖更明顯的展現出想走出挪威在產、銷兩端影響的企圖心,不過除了自己生產飼料的智利之外,應該對世界鮭魚產業不會有什麼衝擊。不過也利用這個機會跟台灣消費者提醒”南半球是沒有野生鮭魚的”。
養殖(鮭/鱒)國家 |
銀鱈的學名是Anoplopoma fimbria(裸蓋魚),屬於鮋形目裸蓋魚亞目的這尾魚跟鱈魚在分類分屬不同目的魚,但是因為外形及棲地鱈魚類似因此在生產的美國及日本都以”Cod/鱈魚”稱呼它。但是它有15%以上的極高脂肪含量使得白色的肉質閃著銀光,是比鱈魚更高級的料理,因此日本人以”銀鱈ギンダラ”稱之;而美國人則以它黑色的皮色稱之”Black Cod黑鱈”,或以其外形及高價稱之為”Sable Fish黑貂魚”,而且這尾魚很早就出現在國際貿易上,因此也就正式在國際貿易通關分類上被視為”Cod”。
銀鱈雖然棲息在300-3000公尺的北太平洋冰洋中,但是日本人在北海道很早就知道要捕這尾魚,二次大戰後日本底延繩釣船隊更大舉進入Alaska水域大量捕撈銀鱈回日本,受到日本影響極深的台灣漁業也進入Alaska水域捕撈銀鱈並帶回台灣,民國50-60年代南部的漁販也曾經銷售這尾當初被稱為”圓鱈”的魚,這應該是台灣市場上”鱈魚”的始祖。